焦點新聞

《讓自己更快樂的情緒課》 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2023-05-01

《讓自己更快樂的情緒課》 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2023-04-27 10:00

 / 射手媽咪婷婷

當你剛運動完口很渴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半杯水,你心中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呢?

只剩一半,怎麼會夠喝?

還有半杯水可以喝,真好啊!

 

 

一樣是半杯水,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差異」,當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也就是說讓人感到不快樂的真正原因在於我們對事情的「認知」,而這樣的認知有可能改變嗎?

 

試想著當主管面無表情地走過你的身旁,有些人會覺得可能是自己做錯事惹怒了主管,也有人猜想主管可能昨天沒睡飽尚未提起精神,但也有人認為根本沒有發生什麼事,主管只是單純經過而已,不需要臆測太多。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當我們認為可能是自己做錯事而莫名心虛的時候,焦慮感會不自覺油然而生,接下來則是一直處於膽戰心驚的狀態,但事實真的如自己所認知的那樣嗎?倘若把自己的認知修正為主管只是單純經過,是否就能讓焦慮的心情減緩呢?

 

《讓自己更快樂的情緒課》這本書的作者高井祐子為日本的臨床心理師,她說所謂的「認知行為療法」就是透過將情緒和認知語言化,寫出來之後的客觀驗證方法。我們應該會發現某些人的認知總是非常固化,總認為不管做什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那自然也很難進行所謂的認知行為療法,唯有放下我們的刻板印象,才能幫助自己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人事物。

 

其實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才驚覺,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在奉行自我的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說當某一句話或某個行為令我在當下感到有些不愉快的時候,我會很快速地去用另一個角度去詮釋與思考,不會立即認為對方是對自己有惡意,反而去思考可能對方心情不好或遭遇了挫折,也會採取專注於當下事情的本身,也是作者在書中所提的「正念」。

 

我通常會以一種看待新事物的眼光去觀察當下的狀態,比如當主管大發雷霆的時候,我會去關注他漲紅的臉,然後心裡想著有高血壓病史的他,這樣身體會不會負荷不了?而不是把主管的情緒全盤接受後開始自我否定與批判。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我未曾發現一直以來自我修復情緒的方法就是「認知行為療法」,而作者在這本書中從辨識情緒及認知開始引導練習,並且藉由「恐慌症」、「憂鬱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四種病症來做詳細的舉例分析,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療癒方法,是一套很完整的系統化教學,即便我們沒有以上四種病症也都很值得參考運用。

 

當我們的思考已成了反射動作或習慣,很容易會看不清許多盲點,而這本書正是協助我們先去檢視思考模式,接著再從中調整與修正,如此一來便有可能為我們的情緒調節帶來助益。

 

 

新聞來源 :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910/710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