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該怎麼和家人出櫃?」最懂同志父母心聲的郭媽媽傳授5步驟,讓你不破壞關係、順利出櫃

2022-01-16

「該怎麼和家人出櫃?」最懂同志父母心聲的郭媽媽傳授5步驟,讓你不破壞關係、順利出櫃

媽媽穿戴齊全的彩虹裝備前來,坐下後爽朗地說:「哎呀,我今天要說些不好聽的話欸,可以嗎?」得到應允後,郭媽媽約每隔十幾分鐘就會說:「同志們,你們趕快去結婚啦。」

什麼不好聽的話,原來是長輩催婚啊!郭媽媽 2011 年成立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她豪語至今幫出櫃的小孩零失敗,誰知最懂父母心聲、鼓勵小孩與父母對話的同志父母愛心協會,本來也只是一群聽聞孩子出櫃就躲進深櫃的脆弱爸媽。

這個世界原來有這麼多種同志啊

女兒於 15 歲出櫃,留下一張紙條後跑出家門,她嚇得不得了,馬上打電話給孩子,「不管你喜歡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愛你,快回家吧!」回想這段反應戲稱:「也是要說場面話,嚇到孩子怎麼辦?」

櫃父母剛入行焦慮不敢說,她與先生一起上網 Google、讀一手英文資料,「一開始我們只想著安慰她,也會有點不安,她才 15 歲那以後會變嗎?」在困惑中郭媽媽沒忘主動學習,2004 年加入同志諮詢熱線:「我大開眼界,熊啊、猴啊還有狗,原來這個世界上存在那麼多不一樣的同志。」

無論是什麼動物,卻是同一種愛,愛子心切使她了解的同志文化比孩子更甚「我一開始還跟她討論說妳是那種 T ?那時候有鐵 T、秀氣 T 什麼的啊。我還笑她說,妳好像都不是欸,妳好邊緣喔。」也因此,郭媽媽的女兒願意主動與她分享在校園裡的戀愛煩惱:「因為她長得滿帥的,很多女孩子喜歡她,那時候還會有女孩子因為要跟她約會時間兜不攏吵架」郭媽媽笑當時的女兒:「很需要時間管理啊。」

化身戀愛導師與她深談,甚至老師來告狀女女戀情時,郭媽媽反治其人:「那個老師很緊張,說她去學姊家過夜,他們覺得是天大的事,但我覺得,我自己以前也是住校六年,我們去外面過夜,很正常啊。」

她說自己對女兒爆棚的愛,有時候都會試圖收斂一些,免得女兒自己覺得太黏。成長路上,女兒沒這麼深入探索自己的性別認同,反倒是媽媽一頭熱栽下去。也是在那時,郭媽媽發現女兒,有可能是「跨」。

一邊問問題,一邊找答案

現在,我們必須改口稱郭媽媽的小孩為「兒子」。

「很多人問我說,他為什麼會變成一個跨性別?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一路上看見了光譜裡有很多樣子,我也引導他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樣子,我們一路去問問題,一路去找答案。」

「我知道他不喜歡自己的胸部,就有開始在找一些縮胸手術的案例」孩子大學時初次興起手術念頭,但郭媽媽心裡也面對信仰的掙扎:「我的信仰會告訴我天主給你的東西是自然的、不可殘害自己的身體。但我後來也換個角度想,祂不會阻止人類過得幸福,如果變成自己接受的樣子是幸福的,那為什麼不呢。」

郭媽媽語帶驕傲:「兒子的變性之路,是我們一起完成的。其實過程中,他並沒有服用賀爾蒙,刻意想改變自己的聲線,或是隱瞞自己身上曾經有的女性痕跡,他身上有許多不同的特質,他不會去追求很典型的男生的樣子,那也是他。」

郭媽媽把兒子的重生視為自己的重生,再想一路走來還是有熱淚的衝動,手術的疼痛、術後的癒合,身體的疤永遠在,刻畫了生而為人「成為自己」的意志。她就像里長伯分送好消息,首當其衝跟鄰居介紹,自己的女兒現在是「兒子」了,不怕被指指點點,反而說:「我是在開他們眼界,讓他們知道,現在的世界不一樣了。」

兒子現在跟未來媳婦過著穩定的婚前生活,兩人形同步入婚姻,也即將結婚,其實早在同婚通過前,他們就已經一起買了房子。能夠與小孩一起完成人生的每個步驟,讓她感到滿足。

櫃人變貴人

不僅是自家孩子,郭媽媽這幾年來也看顧了許多同志的出櫃、與櫃父母攜手走過,也因此她更明白「櫃人」變「貴人」的喜悅。不把這一路看作奉獻,而是學習:「天主賜給我一個特殊的小孩,讓我有這樣子的機會去服務別人,要不然我可能現在每天只是在家吃胖胖無所事事。」

幾年來不缺席運動與家庭現場,郭媽媽的最大任務,是化解反同方、父母們的憂慮與憤怒。2018 年公投綁大選,反同方與挺同方各自奔走,郭媽媽在那年因為壓力過大罹患顏面神經失調:「那個過程真的很痛苦,因為真的很希望衝人數,我每天晚上睡覺時都在想要怎麼跟他們說,今天有哪一句話,我是不是可以講得更好?我方要怎麼進步到有那個力量去跟宗教體系對話。」

面對面的對話交鋒,有時傷人,多半無解。遭逢公投的票數差距,失望自然是有,不過作為大人,郭媽媽不厭其煩接起同志小孩的電話:「孩子希望我們幫忙去說服爸媽,又偏偏那些爸媽可能是教會裡的牧師牧師娘,那種對話,通常都會比較尖銳,他們會拿聖經裡的教義給你看,有些問題,你真的也會答不上來。」

「我後來發現最大的差異就是,我是同志的父母,我認識了那麼多的同志,我去講,講的是『人』的故事,但他們講的是『神』的故事。」連續幾個月的折磨,問她怎麼撐下來,她又不以為苦,「我們看的路會比較長,像是現在婚姻平權過了,其實還有好多事要做。」

「當然也有非常令人高興的案例,很多成功和解的家庭。父母多半很想了解,但是通常小孩都比較看不起父母,我有很多案例,小孩覺得父母不懂。但我到現場,發現他們是多麽地愛孩子啊,只是缺乏資訊,在我所認識的父母裡,為了小孩什麼都願意學。」

郭媽媽看許多在外面能幹的同志,回到家卻不見得有論述自己的能力:「接受自己以外,也要接受爸媽,用愛牽引爸媽一起往前。我也是普通的平凡人, 如果沒有我的小孩,我不會認識這個世界那麼多。這些爸媽,都有可能是別人的貴人,因為認識自己的小孩,可以去跟街上的阿桑、三姑六婆說,就有更多人能認識這個世界。」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存在的必要,在於不斷接觸社會階層裡的經濟中堅,「我們在努力接觸那些異性戀、有年紀有能力有權力的人、制定法律的人。」同志影響父母、父母影響家族,她鼓勵同志們像她一樣「拋頭露面」站出來,讓社會知道,我們在這裡。

快去結婚吧

從成立至今,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的路數一致,透過民間遊說讓更多父母接受同志「我曾經遇到一個人跟我說,某某人的小孩是同志,她好像過得很慘。我當下就回他說,你認識她嗎?她並不慘,她很快樂,過得多好啊,這個社會一直誤以為,只要是同志就會不幸,我們很需要更多幸福的版本啊。

這時,郭媽媽又使出催婚技能:「專法通過後,第一年結婚是三千多對,接下來是兩千多對,然後疫情,會不會又更慘啊?以前累積的都已經出清了」她一個個問我們為什麼還不結婚?語重心長:「我們要建立一種文化,去相信說結婚是好的,甚至有小孩也是好的。」

「婚權通過以後,其實父母更容易接受小孩是同志,他們知道可以結婚,至少心裡是有安全感的。不只是父母需要了解更多小孩的同志生活、交往對象,社會也需要看到更多結婚幸福的同志家庭,我們才能推動更多後面所需要的東西啊,生養小孩、人工生殖等等」。郭媽媽期待同志婚姻能帶來顛覆性別角色的家庭樣本:「以前社會有很多家庭性別角色分工,但同志家庭根本不需要這些,家務的分擔可以更均衡,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這難道不會是比現在異性戀結婚更棒的地方嗎?」

過去,同志並不將結婚視為一個選項,郭媽媽說,現在已經突破萬難地讓同志可以結婚了:「你們可以更勇敢,快去結婚吧。」

郭媽媽分享: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創辦人。(圖 / 取自《雨過天青:2016-2019有你一起走的婚姻平權攝影故事書》)

郭媽媽分享: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創辦人。(圖 / 取自《雨過天青:2016-2019有你一起走的婚姻平權攝影故事書》)

新聞來源: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