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更快更遠更平等!回顧東奧的「性別平權」里程碑

2021-08-18

更快更遠更平等!回顧東奧的「性別平權」里程碑

在首屆現代奧運整整125年之後,疫情中展開的東京奧運,是史上第一個沒有觀眾參與的奧運,要不要乾脆停辦,就連主辦國日本都意見難以整合,就連7月23日的開幕式,場外都聚集了抗議民眾。

幸運的是,對於台灣來說,現場沒有觀眾的東奧,並沒有阻擋國人在銀幕前觀賽的熱情,這一切都跟奧運主辦國是國人向來趨之若鶩的日本、疫情以及史上最佳成績有關。

主辦在日本,觀賽很方便

由於主辦國在日本,跟台灣僅有一個小時時差,是北京奧運之後觀賽時間最方便的奧運,雖然疫情讓國人無法親自前往觀戰,卻延燒了熱度十足的網路和電視觀賽熱情。其次,奧運開幕前夕,台灣疫情剛剛從三級降為二級,疫情獲得控制讓社會氛圍趨於輕鬆,但在此同時,不少娛樂場所仍被管制,也因此,關在家裡看奧運就成了今夏最好的娛樂。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這次參賽的成績了,雖然國人最關心的棒球沒有打進奧運,但包括羽球、桌球和高爾夫球,國內本來就有龐大的運動人口,其中羽球運動人口更高達300萬人,在指標性人物戴資穎的帶動下,電視機前的奧運觀眾國族榮譽感被激發,也同樣造就了奧運收視率。

中華電信表示OTT平台Hami Video可隨辦隨看,連續十天蟬聯App Store下載數第一名。至於最受矚目的戴資穎羽球女單金牌戰,最高在線人數逼近40萬人,ELTA.TV網站單日總瀏覽數逾1300萬次,累計奧運期間達7600萬次。

戴資穎羽球賽事讓全台民眾熱血沸騰。體育署提供圖/戴資穎羽球賽事讓全台民眾熱血沸騰。體育署提供

除線上收看的民眾暴增,電視前也重新聚集觀眾,MOD愛爾達體育頻道收視率翻倍成長,小戴羽球金牌戰的收視率最高點逼近20,寫新紀錄。有線電視平台上的東森新聞也表示,週末轉播羽球男雙、體操跟羽球女單,其中戴資穎金牌賽收視率達18.2,包含頒獎典禮在內收視人口達551.8萬人,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為小戴加油,刷新台灣電視史有史以來轉播奧運比賽的收視紀錄。

東奧平權寫紀錄

在國人矚目的賽場成績之外,在「到底該不該辦」的東奧也寫下許多歷史創舉,將成為未來奧運的新指標。

作為第一個標舉D&I(Diversity & Inclusion多元與接納),東京奧運在性別多元性上,變性選手上場比賽,在賽前就成為關注焦點,在奧運之後,關於讓變性選手參賽究竟公不公平的問題,也將持續。

開啟先河、也打開爭議的運動員是紐西蘭的勞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公開的」跨性別參賽者。

在她之後,加拿大射箭選手斯蒂芬妮.巴雷特(Stephanie Barrett);美國參加BMX極限自行車賽的沃夫(Chelsea Wolfe),一次又一次引起格外的矚目,男女先天的差異,該不該放上同一個賽場比賽的問題。

哈伯德是該項目14位選手當中年紀最大的,第二年輕的選手,年紀整整比她小了10歲,不過,她的故事在紐西蘭老早就家喻戶曉,爭議也從來不斷,作為本屆奧運焦點人物,哈伯德一到東京就神隱,除了參賽後的記者會,媒體採訪一律拒絕。

她出生時為男性,青少年起就開始舉重生涯,變身為女性之前,「他」多次以男性身份在舉重比賽獲得獎牌。然後,20多歲的時候,他決定不再參加比賽,2012年,他接受手術成為女性,之後又重新以女性身份參與舉重運動,中間整整間隔了15年。

不過,哈伯德重新參與舉重運動後,成績在女性當中迅速脫穎而出,導致其他選手的不滿。原本在同一量級成績優異的藍柏瑞琪(Tracey Lambrechs)就多次抗議,要求哈伯德不得參賽。結果紐西蘭舉重協會卻告訴她「妳可以減重參加其他量級,要不然就乾脆退休。」

藍柏瑞琪說,哈伯德剝奪了其他女性選手的參賽權。

另一方面,哈伯德重返舉重賽場獲得的佳績也引起了國際奧會的注意,2019年國際奧會還針對她的案例召開會議,討論變性人參賽的相關規定

不過,對於追求變性人參賽權的人權團體來說,哈伯德的故事無疑是一大鼓舞,美國變性人倡議組織的領導者克里斯.莫西爾(Chris Mosier)就多次聲援哈伯德。莫西爾是鐵人三項運動員,2010年「她」變性為男性,並多次寫下好成績。

究竟,生理男性運動員在手術之後,該不該跟生理女性運動員同場較勁?在本屆的賽場外引發激辯,激辯的主因在於,從賽跑到舉重,生理男性的優勢太明顯,以競賽來說,無論是短程的衝刺百米,或是包括馬拉松在內的長跑,男性最佳紀律普遍要比女性好上10%;至於在舉重上,以69公斤級別來看,男性總重的奧運紀錄357公斤,也要遠勝於女性同量級奧運紀錄—286公斤。

無論是從身高、肌肉大小、骨骼密度、心室大小甚或是紅血球的多寡,男性都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從青春期開始,男性的睪固酮激增,就逐步發展出這樣的優勢。為了替跨性別女性運動員打開大門,國際奧委會在2015年判定,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必須服用藥物壓抑睪固酮分泌,時間必須超過一年才能夠參加奧運比賽。

但即便比女性更高大、更有力量,變性人的優勢是否就是絕對的?科學界也有其他意見,如果這些優勢是絕對的,哈伯德和一票變性人選手或許早已打破一籮筐女性紀錄。

不過,儘管如此,最新的研究卻發現,服藥抑制睪固酮對於生理男的力量等決定運動成績地因素影響非常有限,換句話說,即便在服藥抑制睪固酮一年後,生理男的天生優勢仍壓倒性的勝於女性。

在接獲多重的抗議之後,國際奧會將在東奧結束後,儘速針對新的科學調查,重新審查跨性別女性運動員參賽的規定,如果新證據說服了國際奧會,這一屆跨性別女性參賽的盛況也將成為絕後。

開放男女一起比賽

在追求平權和多元的路上,本屆奧運調整了賽程、轉播,並增加男女混合比賽的項目,這些調整雖然不像開放變性運動員那麼受到矚目,卻同樣彰顯了奧運推動性別平權的努力。

今年混合性別的比賽項目,高居歷屆奧運之關,從射箭、田徑、羽球、馬術、柔道、風帆、射擊、游泳、桌球、網球和鐵人三項,男性女性運動員都可以同場競技,獲得所有人的肯定,像是不少世界級運動明星隊讓男女性同場競技的作法感到興奮,像是蘇格蘭網球名將穆瑞(Andy Murray),就認為改進性別平等是奧運會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上述做法非常有幫助。

國際奧會運動部主管基特.麥康納爾(Kit McConnell)則是說,男女混合的項目象徵了男女性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平等,彰顯性別平等的意涵了。

游泳池畔的男女混合400公尺比賽上,兩位男性和兩位女性選手,可以從蛙式、自由式蝶式、仰式等四種泳姿中選擇一種,完成接力。同樣是男男女女配的比賽項目還包括田徑場上到1600公尺接力賽以及鐵人三項混合接力賽。至於奧運史上首見的柔道男女混合賽中,則是由三個不同量級的男女選手組成國家隊,爭奪團隊榮譽,今年參賽隊伍還包括「難民隊」。

在賽場之外,東奧還採取了在賽程和轉播上做了微妙的調整,讓過去向來由男子運動項目壟斷「黃金時段」的賽程排法做了更改。以眾所矚目的奧運籃球比賽來說,過往男子組金牌戰向來是奧運最後的高潮,今年,東奧反向操作,讓男子組金牌戰提前,把女子組金牌戰留在最後一天。

最後,以「情同與共」(United by Emotion)為開幕主題的東京奧運,為打破傳統,讓各國得以同時任命男性、女性各一位掌旗官,我國今年就是由男子網球好手盧彥勳、女子舉重好手郭婞淳共同掌旗,在我國之外,受惠於奧會新政策,高達九成的國家都是由男女運動員共同擔任掌旗官。

中華奧會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提供圖/中華奧會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提供

雖然賽會前民眾抗議頻傳,雖然觀眾席空空如也,這屆東奧已用在追求更高更快更遠的目標外,標示追求「平等」、多元的東奧用價值呈現寫下屬於東奧的意義。

新聞來源: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