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患上多重人格障礙,因為要保護自己?

2021-05-08

患上多重人格障礙,因為要保護自己?

越來越多電影或劇集如《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分裂》(Split) 等都以「多重人格」作主題,並將患者塑造成恐怖人物。不過,究竟什麼是多重人格?在現實生活中,多重人格患者又是否真的那麼讓人避而遠之?

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又名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是一種罕見的心因性障礙。其主要特徵是解離性失憶(dissociative amnesia)和身分認同轉變(identity alteration),意思是患者會出現兩個或以上明顯不同的身分或人格部分。每一個解離出來的身分或人格,又稱交替人格部分 (alternate personality state) 或交替身分 (alternate identity),他們各自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年齡、喜好、記憶、行為,甚至種族、方言、物種等。

並存意識 (co-consciousness) 較強的患者會知道各人格的存在,從而進行內部溝通,並會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而控制身體最長時間的人格稱為主人格 (host personality)。相反,若並存意識較弱,可能會令原人格 (original personality)——即是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原始人格——在精神上感到嚴重的分離和混亂,無法將記憶連結,導致「遺失時間」的現象。

有理論指出導致多重人格出現的原因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的關係。當在兒童發展初期受到難以承受的衝擊時,包括嚴重的情緒、身體或性暴力虐待、車禍意外、天災或戰爭,甚至喪親或缺乏父母的愛等,患者便會出現自我防衛機制,透過人格或身分認同解離的方式,來應對和避開壓力來源或創傷帶來的痛苦。

shutterstock_1793318308

當中最常見的交替人格能分爲五類:

(1)兒童和青年

這類人格的出現是為了代替原人格去面對無法承受的衝擊,將其創傷和痛苦分擔到他們身上。

(2) 保護者或救助者

這類人格可以是任何年齡,出現的目的是為了把原人格從困境中拯救,多數比原人格更爲堅強和勇敢。

(3) 迫害者

這類人格會模仿施虐者,對原人格作出譴責或製造負面信息,而這些負面信息通常會由主人格來處理,導致主人格感到焦慮,甚至引發自我傷害或自殺。

(4) 作惡者

這類人格雖然也是模仿施虐者,不過他們的敵意是對外部世界而非內部人格。

(5) 復仇者

這類人格會充滿著因被施虐而產生的憤怒情緒,因此他們會有很強的敵意,並可能會對施虐者尋求報復。

現時多重人格障礙多以心理治療的方式,希望將所有交替人格融合爲一或與各交替人格融洽相處,從而讓患者安全、正常地生活。綜觀而言,多重人格障礙其實並不可怕,交替人格的產生是為了保護原人格免受傷害,只要我們多一點了解、給他們多一份關懷和支持,定能協助他們早日重返社會。

新聞來源:關鍵評論網